與會國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尋求能源轉型
發佈時間:2025-05-30
  • 分享至: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São Tomé and Príncipe)是位於中非西部的島國,由聖多美島和普林西比岛兩個主要島嶼組成。該國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無論是發電廠還是電網層面。但是在能源領域卻面臨着許多挑戰。特別是能源生產仍然不足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由於缺乏進口柴油的資金以及發電機故障,電力供應不穩定。

一、能源結構和供應現狀

目前,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還不是石油生產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能源結構主要依賴進口的化石燃料,特別是柴油。進口的柴油被用來發電,並為交通運輸提供動力。該國以熱電生產作為電力生產的主要來源:佔電力生產總量的95.4%。


由於國內缺乏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資源,這個島國幾乎完全依賴進口來滿足其能源需求。國家每年花費4000萬歐元購買和運輸燃料,用於生產和向民眾供應能源。這種高度依賴進口燃料的模式使該國的能源供應變得非常脆弱,尤其是在全球油價波動和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會給國內的能源安全帶來很大的風險。近年來,由於電力生產嚴重依賴進口化石燃料,該國財政負擔持續沉重。該國欠安哥拉石油公司Sonangol的債務累計超過2.5億美元。


001.jpg


由於柴油發電佔據了能源供應的主導地位,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能源成本相對較高,這對當地居民和企業都是一個挑戰。高昂的電力價格限制了該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並對普通家庭的生活品質產生了負面影響。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可持續工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源部門的改革以及從幾乎完全依賴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RE)和能源效率(EE)的轉型。除此之外,燃燒化石燃料還對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包括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這些問題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顯得尤為嚴重。

二、可再生能源潛力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擁有巨大潛力。該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使其成為開發可再生能源的理想場所。


首先,該國位於赤道附近,擁有充足的太陽輻射,這為太陽能發電提供了極大的潛力。太陽能具有強大的分散潛力,為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岛農村和城郊地區人民提供了能源潛力。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可以通過發展太陽能技術來大幅減少對進口燃料的依賴。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岛適合發展光伏發電廠的地區的太陽能潛力約為4 kWh/kWp(千瓦時/千瓦峰值),重點是北部和東北部地區,具體項目更多的是在農村、學校或私人企業中發展。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在2023年已經擁有第一座光伏電站。Santo Amaro光伏電站第一期的預計產能為540千瓦,現已全面投入運營,為國家電網生產能源。該項目第二期由非洲開發銀行資助,是在Santo Amaro光伏電站的南部區域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預計發電量為1.7兆瓦(MWp),這將使該光伏電站的發電能力增加到2兆瓦。這種清潔能源約佔當前產量的1/10,將有助於降低使用化石燃料生產的能源的成本。


002.png


其次,該國擁有豐富的水資源,特別是在聖多美島,多山的地形和豐沛的降雨量為水力發電創造了有利條件。總水力發電潛力估計為31MW(兆瓦)。


雖然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已有一些小型水力發電設施,但由於技術和資金的限制,這些設施的規模和效能仍然有限。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獨立後,水力發電廠的裝機容量出現了停滯,同時由於對這些基礎設施的運營和維護的疏忽,導致現有基礎設施的退化。目前只有Contador發電廠仍在運行,佔該國電力結構的4.6%。


04.png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水電站/ 來源:DGRNE


隨着國際社會對可再生能源的關注增加,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望獲得更多的技術援助和資金支持,以進一步開發其水力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資源。

三、電力基礎設施相對落後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電力基礎設施相對落後,這是影響該國能源發展的另一個主要障礙。聖多美的電氣化率為87%,普林西比為100%,但目前電力基礎設施的退化狀況導致了較高的技術損失,再加上估計高達34.5%的商業損失,導致電力系統效率低下。老舊的電力設施和不足的維護資源進一步加劇了電力供應的不穩定的情況。電力基礎設施的薄弱也使得該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事件時顯得更加脆弱。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加以解決。

四、未來展望

面對能源領域的挑戰,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已經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能源結構。政府正在努力通過多元化能源供應來減少對進口燃料的依賴,同時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世界銀行(WB)、非洲開發銀行(AfDB)以及其他國際組織合作,推動了一些可再生能源項目,旨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此外,該國也在尋求外部投資,以提升電力基礎設施和技術水平。這些國際合作不僅為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提供了急需的資金和技術支援,也為該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知識,以推動能源部門的可持續發展。